三星堆文化的基本特征

2023-03-09 14:19


可以将三星堆文化的基本特征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 (一)器用:日用器具

1.陶器

三星堆文化陶器分为生产工具、生活用器两大类。生产工具有纺轮、网坠等,数量不多。生活用器的陶质以夹砂陶为主,比例超过80 %,泥质陶很少,其中夹砂褐陶是最主要的陶系,几乎占陶器总数的一半。陶器大多为素面,纹饰不发达,所见种类以绳纹为主,次为弦纹、网纹、划纹、蓖纹等,大多数纹饰都施于器物的特定部位。器类总体以小平底器和高柄器为主,包括小平底罐、细高柄豆、高柄豆形器、瘦体壶、束颈瓶、觚形杯、袋足封口盉、带檐鬲形器、鸟头把勺、圈顶器盖等。

三星堆陶器d.png

2.青铜器

三星堆文化青铜器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常见于中原地区以及长江流域的铜容器和罕见于中原地区的铜像设两大部分。铜容器有尊、罍、壶、瓶、盘等类别,以尊和罍最为常见。

铜尊不仅有独立的个体,还见于组合器中,根据孙华先生的复原研究,二号坑出土的“铜神坛”实际上是下面有兽和人两层座子的尊形器,同坑还出土一件小型顶尊跪坐铜人像,与三号坑露头的大型顶尊跪坐人像在造型上相似,反映了铜尊在三星堆铜容器中的中心礼器地位。相对于中原系青铜尊,三星堆青铜尊整体显得瘦高,尊口内缘比唇部低而形成盘口,颈部较直并往往施加三道凸弦纹,肩部多立鸟、牛首、羊首等繁褥的装饰,扉棱多作卷云或立羽状,圈足均较高且壁面外鼓弧度较大。铜罍均身体瘦高,腹壁垂直,四个兽首贴在肩下腹壁上。

三星堆文化的铜像设是中国迄今发现的种类最丰富、体态最高大、年代最悠久的青铜群像,也是三星堆最具特色、最有代表性、最引人瞩目的一群器物。孙华先生将一、二号坑出土的铜像设分为人物形象(包括人形神像)、动物形象(包括虚幻动物)、植物形象和组合形象四类。人物形铜像在铜像设中比例最大,既有全身的立像和半身像,也有头像、面像,还有大量眼睛和眼珠;动物形铜像数量也不少,种类有龙、蛇、鸟、虎的形象及兽面像等;植物形铜像见有大型神树、小型神树和一些花朵、树叶等;组合铜像则以“铜神坛”为代表。在新的发掘资料发表前,这个分类结果还是具有相当合理性的。被称为“三星堆人”的铜人像,头部造型都非常程式化,三段式长脸,阔眉巨眼,宽扁的嘴角上翘,略带神秘的微笑,身躯瘦长,双手粗巨,是三星堆最为核心的器类。

三星堆青铜器大全.jpg

3.金器

三星堆文化的金器主要见于一、二号器物坑,共发现55件(片),包括金杖皮、金面罩、金箔饰等。金杖皮由纯金皮包卷而成,上饰人头和鱼、鸟图案。金面罩与铜头像面部特征一致,可能本身就是贴附在铜头像上的。金箔饰数量较多,种类丰富,见有四叉形器、璋形饰、鱼形饰、圆形饰、带状饰等,多为其他器物的构件或装饰。此外,最近五号坑出土有金面具、鸟形金箔饰、圆形金箔饰等金器,其中金面具为三星堆首次发现,造型特征与已知的铜面具大体一致。

金器大全.jpg

4.玉石器

三星堆文化的玉石器种类有礼器、工具、饰件三大类。礼器主要有璋、圭(戈)、璧、琮四类。玉石圭数量较多,形态多样,既有中原地区常见的尖锋圭,也有其他地区少见的歧锋圭、璋形圭。玉石璋造型也很丰富,见有平刃璋、斜刃璋、凹刃璋。从器物坑出上的捧璋小铜人像来看,璋在三星堆文化中相当重要。玉石璧中的有领璧较有特色,琮则很少见。

玉石工具一般为通体磨光的小型石器,以斧、锛、凿为代表,此外还有斤、刀、锥、矛和纺轮。其中一些制作精美的斧、凿、斤等玉器,未见明显的使用痕迹,可能并非实用工具,而是具有礼仪性质的礼器。玉石饰件主要是玉石珠。

  • (二)居址:古城与房子

三星堆文化的城址目前仅发现三星堆古城一个。三星堆城址由大城、月亮湾小城(西北小城)、西南小城、仓包包小城(东北小城)构成。城址北依鸭子河,南跨马牧河,被河流分割为南、北两区,大城东、西、南三面城墙迄今还大都保留在地表。城墙“墙体由

主城墙(即墙心主体部分)和内侧墙、外侧墙三部分组成。主城墙呈梯形,采用平夯法夯筑,两腰经铲削修整,并用圆木棒横向拍打,表面十分平整、光滑、坚硬……内、外侧城墙多数呈倾斜状斜行夯层,有的地方可以看到分块版筑的情况;有些夯层为堆土垒筑,夯筑方法显得较为随意”。

三星堆文化的房址有两类。一是三星堆城址西北青关山地点的大型建筑。在现存面积约8000平方米的第二级台地上发现3座基址。其中Fl为长方形的红烧土基址,西北一东南向,残长54. s、残宽15. 7米,杜金鹏先生将之复原为一座上下两层的楼阁式建筑物。二是普通居住房屋,有方形、长方形和圆形三种形式。长方形的多为带基槽的木骨泥墙房址,通常是先在地面开挖墙体基槽,其内树立木柱,间以小木棍或竹棍作为墙骨,在两侧抹草拌泥成为墙壁。圆形房址一般不挖沟槽,直接在地面上掘柱洞立木搭建,应是一种干栏式建筑。

  • (三)墓葬:死后的去处

目前所知的三星堆文化墓葬很少。1980一1981年在三星堆城址内发掘4座墓葬,东北向,无葬具和随葬品。成都平原上其它遗址被认为属于三星堆文化的零散墓葬有2010年在新都朱王村发掘的4座墓,2008年在郸县广福村发掘的5座墓等。此外,重庆万州区中坝子遗址1997一1999年发掘的墓葬中也有2座属于三星堆文化。而1963年在月亮湾地点发掘的6座墓葬和1998年在仁胜村发掘的29座墓葬,现在看来都不属于三星堆文化。总体而言,已发现的三星堆文化墓葬均为小型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穴较浅,死者均仰身直肢,随葬品数量较少。就目前的发现情况来看,还不足以全面把握三星堆文化的葬俗。

  • (四)工艺:制作技术

铜器制作工艺方面,三星堆文化的铜器含铅相当普遍且含量普遍偏高、含锡较少且含量很低。从同一类器物铜、锡、铅的比例不一,彼此变化幅度很大的现象来看,三星堆文化青铜器在冶铸原料配方上的随意性还相当大,铜料配方技术比中原商文化铜器显得落后。铜器的制造主要采用陶范法,其制模、翻范、做芯、合范、浇铸、打磨等技术与商文化大体相同。大件铜器如带座立人像先分段预制,然后再铸接成型。金器制作工艺方面,三星堆金器已经比较成熟地采用捶碟、鉴刻、抛光、剪切、镶嵌等工艺。石器制作工艺方面,三星堆石器主要采用打、磨、钻三种工艺。

  • (五)信仰:精神生活

三星堆器物坑出土的正是最能反映当时社会生活习俗和思想信仰的一批具有特殊性的遗物。整体来说,三星堆文化充满了浓厚的巫术与原始宗教色彩,形成了以“太阳一神鸟一神人一神树”为核心的太阳崇拜、祖先崇拜体系。造型奇异的“太阳形器”被认为是太阳崇拜最直接的物证,而青铜神树上的立鸟也可以与中国远古神话中代表太阳的“金乌”联系起来。凸目尖耳的青铜大面具被认为是古蜀国的祖先神蚕丛的形象,金杖上所表现的鱼鸟图案被认为是古蜀鱼亮氏族的“图腾”,是祖先崇拜的物证。青铜大立人像可能是当时大巫师的形象,青铜跪坐顶尊人像、刻有跪拜人祭山图案的玉璋、象征扶桑和若木的青铜神树,都生动反映了在当时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祭祀场景,而青铜尊、罍等铜礼器和玉璋、玉圭等玉礼器则在祭祀活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来源:许丹阳《三星堆文化研究四十年》中国文化研究. 2021(02)】